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从1998年开始组建,1999年开始派遣,每年在全国部分重点高校中招募一定数量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身心健康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国家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2011年7月,研究生支教团并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2013年,我校被批准成为研究生支教团招募高校,累计选拔派遣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51名,分别在吉林、广西、新疆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捧出一颗心
倾注满腔情
——永远抱有热忱,也永远不忘初心
个
人
简
介
米丽汉,女,中共党员,药学院2020级中药药剂学专业,于2019年前往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长安镇中心小学校支教。曾获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2020学年一等研究生奖学金;长春中医药大学2020-2021学年一等研究生奖学金;第六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团体金奖;长春中医药大学2021-2022年度药学院研究生会突出贡献奖;长春中医药大学2020-2021年度“优秀研究生干部”称号;长春中医药大学2020-2021学年博硕医疗服务团优秀工作人员;长春中医药大学2020-2021年度药学院研究生会优秀工作人员。
巍巍崇山绿荫
浓浓支教深情
为期短短一年的支教生活,是我青春年华中最终身难忘的一件事。我到现在还记得踏上图们市土地时第一天的心情,当时刚下了一场雨,四周环山,云雾缭绕,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对即将到来的支教生活充满了激情和期待,默默在心里下定决心,要对自己的学生负责,树立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更多价值。
在当地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很快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成为了长安镇中心小学二年级1班的语文老师兼副班主任。在与孩子们共同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天真烂漫深深打动了我。从每天早上带着孩子们打扫卫生、晨读开始,再到下午的自习结束送他们坐小黄校车回家,这样的支教生活充实又有趣。有时候下课孩子们会围着我猜谜语,去食堂的路上会突然跑过来牵我的手说要一起走,有时还会收到他们上课学习制作的小手工,当然也会有调皮犯错被我“抓包”的瞬间。无论这些“小太阳们”乖巧还是捣蛋,都会瞬间治愈我的疲惫。渐渐地,崭新的教案已经写的满满当当,我也从最初站在讲台上的“青涩”转变为如今的泰然自若,收获了真挚的善意和感动。
在为学生们传授新知识新思想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当地人文环境所带来的问题。由于图们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学生们的家长大多在韩务工,班上多数是留守儿童,由于隔代监护,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严重缺失父母的参与,很少得到精神、道德上的慰藉和管束。为了确保学生们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怀。在课余我会经常与学生们真诚的沟通,获得他们的信任和尊敬,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教育;通过多次开展丰富的主题班会“我们的地球——家园”“走进革命,听英雄事迹”等,让每个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刻的满足感,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安全感,从而对班集体产生更多的热爱和喜爱;除此之外,我还会鼓励并陪伴学生们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
支教期间,在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外,支教团发起以“半块月饼的暖心中秋”为主题的公益活动,为留守儿童捐出一份中秋爱心月饼、积累一份传统文化沉淀,给孩子们带去更多关怀和关爱,让他们深刻领会中秋节传统文化的内涵;为了鼓励孩子们学习和成长,支教团在凉水镇中心小学校举行“爱心超市”开业仪式,以资助贫困学生和促进学生行为养成为出发点,为全校学生提供免费的文化用品和体育用品等;通过开展“建国七十周年”主题升旗仪式、“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新生入队仪式等活动,帮助学生们从小接受高水平教育和根植“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理想信念。
“支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体验,在乡村振兴、边远地区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同学投身于教育帮扶事业,为支教工作凝聚更多的青春力量,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