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从1998年开始组建,1999年开始派遣,每年在全国部分重点高校中招募一定数量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身心健康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国家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2011年7月,研究生支教团并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2013年,我校被批准成为研究生支教团招募高校,累计选拔派遣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51名,分别在吉林、广西、新疆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个人简介
于斌,男,共青团员,中医学院2021级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于2020年08月—2021年08月派遣至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凉水镇中心小学校,曾获研究生入学一等奖学金、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研究生干部标兵、志愿服务之星、2021年校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第16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优秀志愿者、长春市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获第七届“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19年“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互联网+”大赛银奖、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铜奖、校级铜奖。志愿服务地:现工作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2021级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研究生。
八月欣然来 八月载誉归
再次站在研究生教室的窗前,凝望着操场,猛然发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凉水镇中心小学的支教生涯已然结束。时间悄然逝去,在这一年时间中,苦乐并存,让我受益良多。它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更为明晰,对“教师”一词的理解更为深刻,为我今后成为一名有温度、有深度的正式教师夯实了基础。
刚得知通过“研究生支教团”资格选拔,激动之余,一丝忐忑充斥在我的内心。不过在“前辈”的宣讲中,让我对支教生活产生无限憧憬,“送人蜡烛、心存光明”的想法更坚定了我毅然投身于西部计划的行动中去。仍记得刚到图们时,站在火车站的站台上,我对周围的一切都很陌生。作为一名大学生,身份第一次向教师进行转变,复杂的个人情感,在那一刻交织在一起,在我心中播种下一颗种子,它的名字叫“责任”。
初次走上教学岗位,难免因为对当地学生的学情不了解而忐忑紧张;教学经验的欠缺,也让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成为难题。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代理体育课。面对众多学生,我首先紧张了起来,虽然是最简单的广播体操,但我还是担心教不好学生。转念一想,学生必定也是如此,面对一位相对陌生的新老师,最初学得很认真,但经过多次练习,也懒散起来。此时,我不知该用严苛的语气批评他们,还是不言不语,继续操练。幸好,本校领导和其他老师给予了我耐心的指导,告诉我学生们也需要劳逸结合,无论是知识讲授还是体能训练,都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
支教期间,除了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我还承担法制与安全课程的教学工作。延边地区地理位置上较为偏远,学生们法制意识与安全意识较为薄弱,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每节课都会制作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对法制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关注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培优补差。在各位师生的热情支持下,我很好地完成了最初的摸索,从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手足无措到现在的游刃有余,由起初站在讲台上的局促紧张到学会了有的放矢、详略有致。我依然记得,每次课后,当学生们表达对我的喜爱和赞赏,同行的老师告诉我:那时候,孩子们眼中充满了光。我想,其实那刻,我的眼中也充满了光。
当我渐渐进入教师的角色后,除了“上好每一堂课”外,我还期望能带给他们更多。那一年,我担任益智器具组教师,教学生怎样飞叠杯,与此同时,我还积极投入到学校工会、大队室、党务、安全等一些工作中。一年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教学能力,都有了质的提升。这一年也教会我求真务实、戒骄戒躁,让我进一步坚定了自己在研究生阶段要达成的目标——继续深化理论学习,为以后的实践打下基础。
培育爱,传播爱,激发爱。这一年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要发自内心关爱学生,帮助他们成长成才,这才是教师工作最伟大的地方。为此,我带领学生赴学校进行研学旅行并参加五月的鲜花出演延安保育院,利用本科时期针推专业知识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宣传推拿保健,还积极组织经营爱心超市,开展大型义诊、为乡村学子发放物资,携手学校举办足球基本功比赛、青年教师朗读比赛、冬季长跑活动、深入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在课堂上我与这群孩子们是传授知识的师生关系,在课下我是孩子们可以交心长谈的“小于老师”。无论是他们来找我寻求帮助时的局促眼神,还是跟我倾诉心中苦闷时敞开心扉的畅所欲言,都让我觉得“我”是他们值得信任和依赖的人。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每一次分别都是为了下次更好地再见。回首支教生活,我认为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超越,一次挑战,一次塑造。相信通过此次支教经历,在未来,这群学生也会如我一般,怀揣这份热情为了自己的人生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