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史知识悟初心
1948年12月20日,复刊后的第1期《中国青年》出版发行。此杂志努力在政治上指导青年,号召知识青年"到民间去",到工农运动中去。就青年关心的学习、组织活动、婚姻恋爱、失学、失业等各种问题开展讨论,批评不健康的思想和风气,指导青年学习马列著作,努力适合青年的特点,设有批评、时事述评、书报评论、文艺、通讯、我们的时代等专栏,文字明白晓畅,笔锋尖锐犀利,配有漫画,图文并茂。重视同读者的联系,发表读者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成为最受青年欢迎的刊物。
1949年4月11日至18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刚刚解放的北平举行。大会通过了团的工作纲领和章程,以及关于团的任务与工作报告、大会结论等决议,选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委员会,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青年运动又有了自己的核心,中国青年运动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953年6月23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主席就青年团工作发表重要谈话,着重强调“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提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应作为青年团的工作方向,要求党和团的领导机关要学会领导团的工作,要善于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照顾青年的特点,组织和教育青年群众。
1955年9月20日至28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并与全体代表合影。这次会议在全国各族各界青年中引起极大的震动和反响。中共中央对召开这个大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957年5月15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决定将之前历次代表大会相衔接,依照次序加以排列,把下一次的代表大会定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964年6月11日至29日,在国民经济出现全面好转和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的形势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共青团成立以来空前盛大的一次代表大会,邓小平向大会做了政治报告,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1978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在北京举行。团十届中央委员会选举韩英担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选举25名团中央委员组成团中央常务委员会。共青团十大的召开,标志着从1969年4月提出的全面恢复共青团工作的任务基本完成。这次会议是一次动员全国各族青年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新长征的誓师大会,是共青团紧跟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即将开始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大会。
团史人物焕新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恢复被国民党破坏了的国民经济,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工作。为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广大团员和青年在团组织的带领下,忘我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
郝建秀,女,汉族,1935年11月生,山东青岛人,1949年9月参加工作,195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最初是青岛国棉六厂工人,青岛国棉六厂按清花、疏棉、摇纱、粗纱、细纱等工种分成不同车间,郝建秀和姑姑都被分到了细纱车间成为一名挡车工。
年仅17岁的她刻苦钻研生产技术,在工作中创造了一套细纱工作法。运用这个技术,不仅可以使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而且可以使工人看车能力由300锭提高到550到600锭,创造了七个月细纱皮辊花率平均仅0.25% 的新纪录。这个纪录为当时全国棉纺织工业平均皮辊花率的六分之一。1952年,在全国纺织系统大会上,这套方法被正式命名为“郝建秀工作法”。原纺织工业部和全国纺织工会随后发出指示,号召全国各地纺织企业普遍学习和推广“郝建秀细纱工作法”,她的经验在全国得到全面推广后,每年可为国家多生产4.4万件棉纱,相当于供400万人一年用布的棉纱。
郝建秀的事迹受到党和政府重视,毛泽东曾经专门嘱咐中央办公厅写信鼓励她。1951年10月团中央授予她“模范青年团员”称号。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了很多建设祖国的青年团员,他们无私奉献、一腔热忱,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在他们身上打上的是整个时代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