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时事新闻 > 正文

中华瑰宝 | 小年 人间逢小年,万事皆如愿

岁丰家业喜气盈

春满神州福源茂

长乐未央

永受嘉福

在古时候,小年也叫“交年节”,意为立春前后,年节之交。关于过小年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东汉,东汉崔定《四民月令》载:“腊明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关于小年祭灶,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有晋周处所作的《风土记》:“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以及宋代范成大的《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等等。

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称“小年”,也被称为灶王节。但不管是哪天,“小年”可都不小。

古时,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

小年传统习俗

祭灶是中国民间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其时间为腊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说的就是祭灶。灶神是汉族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祭灶在中国民间存在了几千年历史,它是中国古代世俗社会秩序的一种反映,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祭灶之后,人们正式进入了准备过年的阶段。这古老的祭灶仪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岁月长河中代代相传,于寒冬岁末点燃一把温暖的希望之火,让年味愈发浓郁醇厚。

小年也被看作是春节的前奏。因为“尘”与“陈”谐音,扫尘就有了扫除陈旧、迎接新年的美好寓意。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让人们在心理和环境上都做好迎接新年的准备。

小年一到,贴窗花的习俗便为寒冬添上一抹亮色。一家人围坐,五彩纸在手中翻转折叠,剪刀灵动游走,纸屑纷扬飘落。各式图案渐渐浮现,瑞兽祥龙舞出吉祥,牡丹绽蕊吐露芳华,福字倒贴寓意“福到”。将这精心裁剪的窗花,轻贴于洁净窗面,瞬间驱走了冷寂。阳光透窗而入,洒下缤纷光影,似把新春的活力与希望倾入屋内。每一扇贴了窗花的窗户,都宛如通往春日的画框,满含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在传承中诉说着团圆与祝福,让年味在这细腻仪式里愈发醇厚悠长。

小年文学诗词

《七绝·小年》

小年灶神欲升天,面见玉皇评人间,

待到众仙下凡日,天地双界尽欢颜。

《祭灶与邻曲散福》

·陆游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岁晚书事》

·刘克庄

门冷如冰尽不妨,由来富贵属苍苍。

谁能却学痴儿女,深夜潜烧祭灶香。

小年,过年的彩排

“瑞雪飘香小年至,祥蛇送福迎新春。亲爱的朋友们,小年的灯火照亮了团圆的归途,家中的温暖驱散了一路的风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刻,愿你我都能留住这份传统的温度,将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眷恋,化作前行的力量。祝大家小年快乐,阖家幸福,新年胜旧年,欢愉且胜意,万事尽可期!”


 
长中青年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