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时事新闻 > 正文

薪火相传 | 五四青年节 赓续精神血脉,争做时代新人

五月的风,裹挟着青春的炽热与希望,拂过百年历史的长河。106年前,一群青年以热血点燃觉醒的火炬;106年后的今天,这簇象征“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之火,依然在时代的坐标轴上闪耀,指引着新一代青年续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回望觉醒年代

火种在呐喊中点燃


1919年的春天,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如一声惊雷劈开了旧中国的沉郁苍穹。5月4日,3000余名青年学生高举“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旗帜,在天安门广场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这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不仅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更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

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中疾呼:“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陈独秀将青年比作“新鲜活泼细胞”,鲁迅则期许“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种,在历史的迷雾中照亮了民族觉醒的道路,也为后世青年埋下了担当的基因。

百年薪火相传

精神在时代中淬火


从革命年代到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五四精神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不同的历史坐标上绽放光芒。

建国初期,一群隐姓埋名的青年科学家扎根戈壁荒漠,用青春与热血托举“两弹一星”,在罗布泊的沙砾中书写“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爱国华章,奠定了国家安全的基石。

改革开放浪潮中,青年开拓者们敢为人先,让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算盘声与世界市场的脉搏共振,用“拓荒牛”精神推动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诠释了“进步”与“创新”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征程上,科研一线的青年团队突破“卡脖子”技术,让“中国芯”“太空站”成为大国重器;脱贫攻坚一线的年轻干部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山河,将青春融入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他们以行动证明:五四精神从未褪色,而是在时代的淬炼中不断丰盈。

今朝青春作答

以赤子之心赴时代之约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青年如何接过历史的接力棒?

“爱国”的践行者,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无论是深耕实验室的科研青年,还是守护边疆的热血战士,亦或是投身公益的平凡志愿者,都在用行动诠释“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子情怀。

“进步”的追光者,在创新中突破桎梏。面对AI浪潮、数字经济等新挑战,青年应勇闯“无人区”,以“敢为天下先”的锐气,在科技自立自强、文化创新传承中书写“不可能”的奇迹。

“担当”的破浪者,在实干中锤炼本领。拒绝“躺平”与“内卷”,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在基层一线磨砺意志,在急难险重中淬炼品格,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芒。

李大钊曾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百年前的青年用热血开辟未来,百年后的我们正以奋斗定义当下。当五四的火炬传递到手中,新时代青年唯有以史为鉴、以志为向、以行为桨,才能让“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之火永不熄灭,让青春的力量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持续迸发!


五月的阳光正好,青春的号角已响。愿每一位青年都能接过历史的火炬,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准坐标,以薪火相传的信念、舍我其谁的担当,书写属于自己的“五四”答卷——因为,这是属于青年的时代,更是需要青年去创造的时代!

 
长中青年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