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在火热七月
有一群师大青年
以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用热忱推动文化传承
立足“需求+”
激发“青动能”
7月,福建师范大学共组织7支队伍、69名学生,参加由莆田市仙游县乡村振兴研究院发起、各乡镇牵头,依托校地共建项目开展的2024年仙游县“需求+”三下乡行动计划,积极响应乡镇号召,构建由“乡政府牵头、群众出题、高校答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路径。
7月20日,福建师范大学团委书记周延锋出席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结营式,听取了各实践队成果汇报。他指出,师大青年们深入基层,精准把握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在社会实践的广阔舞台上,生动地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在乡村基层的广袤大地上书写了奋进担当的青春答卷。
为期15天的驻村,大学生们在5个乡村完成14面乡村墙绘;为钟山大米等乡村农特产品设计包装2款;此外,完成导游词宣传片15部、乡村宣传片4部、短视频及短剧11部、一分钟宣传片1部,近九分钟纪录片一部、公司宣传手册1份、公司文化宣传栏3面、民宿样本间11间、田园风光设计3项、田园打卡样本1个。
寻一条
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美术学院
“寻道自然 异彩纷呈-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
前往钟山镇南兴村
立足产品包装设计、
乡村田园风光设计
和乡村短视频宣传
为解决村庄建设
和产业发展规划问题
建言献策
努力探索一条兼具产业发展、
生态美丽、社会秩序
和生机活力的
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绘一副
乡村振兴的长卷
美术学院
“艺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与发展”实践队
前往钟山镇湖亭村
进行墙绘创作工程
从晨曦初现至戴月披星
当一抹抹山水亮色
一帧帧童稚图案
在白墙上铺展纵横
展开的
正是一幅乡村振兴的欣荣长卷
话一场
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文学院
“甄”心扶农青春有为实践队
赴钟山镇梅洋村
与当地村委会成员及村党支部书记
共绘梅洋
在“一村一品”的实践求索中
探访草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交流民宿改造的方向和路径
以地方特色为发展根基
在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
有机结合中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探讨一次
乡村振兴大制作
文学院
“‘川’越古今,‘济’往开来”实践队
来到石苍乡济川村
调研林连伯故居、拾德堂等文化古迹
了解济川特色文化传承
以新媒体宣传为基点
从实地观察到剧本设计
从言语揣摩到情境演绎
深入挖掘济川文化资源
传扬乡村振兴强音
添一抹
乡村振兴的产业亮色
经济学院
乡村振兴先锋队
深入莆田市嘉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通过宣传片和纪录片制作
展现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社会担当
在宣传册和推文的设计编撰中
为公司的形象宣传增添亮色
增强消费者对本地农业品牌的
认知与信任
让经济释放新兴动力
推动产业成为一方风景
打造一张
乡村振兴的旅游名片
数学与统计学院
同心圆实践队
前往钟山镇梅洋村
在茶园里感受传统制茶工艺的奥妙
通过互联网平台等渠道
分享自然馈赠
讲述梅洋故事
探索与开发梅洋潜在旅游资源
助力梅洋向成为一处
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
旅游胜地的目标进军
成为一支
助力乡村振兴的宣介团队
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莆田社会实践队
赴石苍乡济川村
致力于优化当地导游词
和进行推文宣传
他们娓娓道出的
是碗山枪楼诉说的壮阔历史
是笔架山里蕴藏的济川风水
更是天堂宫中岁月积淀的文化信仰
涵泳济川悠远历史文化
发掘济川文旅发展潜能
知者行之始
行者知之成
师大青年
正以驰而不息的实干姿态
书写知行合一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