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从1998年开始组建,1999年开始派遣,每年在全国部分重点高校中招募一定数量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身心健康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国家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2011年7月,研究生支教团并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13年,我校被批准成为研究生支教团招募高校,累计选拔派遣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51名,分别在吉林、广西、新疆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一段支教路 终生志愿情
——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心向理想,无问西东,风雨兼程,一往无前。
作者简介
隋永朋,男,满族,中共党员,中医内科学硕士,本硕均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曾任中医学院2016级任继学教改实验班、2016级中医学1班、2班、3班及2019级中医学“5+3”一体化1班、2班学生辅导员。任职期间获得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发表国家级期刊论文2篇。曾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等多种奖项;于2014-2015年,前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第七中学作为初一生物教师,支教一年。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
“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阵风,将我毕业后的迷茫吹散,青春之花从此生根发芽。始于热爱,2014年,我满怀激动地踏上了前往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第七中学支教的旅途。于情怀,如今,时间酿酒,余味成花,在新的挑战与困难来临时我依旧坚守着最初的那份执着。
中流击水,闯关夺隘
初到和龙,我面对一方讲堂,满座学生,却生出些许冷汗,从来只是认真学习听课做学生的我,如今却担起了“传道受业解惑”这一大任。青春时光无比宝贵,作为支教教师的我自然不能耽误美好的青春光华。自此,我便严肃起来,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努力拓宽教学方式方法,作为生物教师,我的主要工作为教授初一学生的生物课,因初中生物教学和我所熟悉的中医学与临床医学在知识的结构与教授方式上有所不同,所以我认真备课,势要让学生掌握一个完整的微观世界,为提高教学成果,克服教学困难,我采取了多种方式方法。
我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调整授课方式,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属于生物学科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形成自己的独特学习风格,不强求一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分组合作、自行探究、积极引导和热情鼓励等各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带动每一位同学参与其中。我积极关注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想法,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在丰富、宽容、轻松的课堂气氛的感染下得以自由健康地发挥。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跟个别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孩子们善于用心灵去发现世界的美丽和精彩,使孩子们深刻意识到知识与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目标。我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尽情释放自我。让他们在学习中思考,在体验中感悟,在活动中升华。
我欣喜地看到,大部分学生因为我的积极引导,而学有成就、进步非凡,让他们朝着正确而清晰的方向,不断前行,不断修正自己的梦想,接近他们想要的未来。课堂氛围也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变得精彩非凡。充实的支教工作,带给我了满腹收获,支教工作锻炼了我,我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书育人理念,习得了许多教学实践的方法,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从一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这种“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的优秀共产党员更近一步,并更加坚定了自己一生的目标,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踔厉奋发,久久为功
时光荏苒,在和龙市的点滴被时间慢慢冲淡,但那片土地对我的浸润却日日犹新。站一方讲台,造一方蓝天,在支教过程中,我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中途遇到了许多荆棘与困难。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努力,奋发,才是新时代奋斗者最靓丽的底色。
支教是一次无比珍贵的锻炼和实践机会。尽管有着种种的困难,尽管听起来平淡如水,但经历它的人才会理解。它让我受益匪浅,它是我人生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感动于这里师生的热情,感动于这里老师的默默奉献,感动于这里学生的刻苦坚持。支教的生活就像一杯清茶,没有华丽的色泽和醇厚的味道,淡淡的清香却让人回味无穷。一年支教经历,一生教育情怀,一段支教路,终生志愿情。以信念为指引,以行动为支撑,我在工作中深刻感悟初心使命,也在工作中践行中医人的时代使命。我将珍视这段经历,将其作为我的理想之钙,奋斗之基,在未来的路上继续接续努力,接续奋斗,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