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创新创业 > 正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介绍

        

多年来,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初步形成了“学术启蒙、学术支持、学术研讨、学术大赛”的大学生学术成长体系,大大提高了学生学术创新素质和实践创业技能水平,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推进学术启蒙,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开展“名医、名家、名师”三名讲坛活动,万余名学子参与其中,分专业建立“学术兴趣小组”,常设兴趣组员千余名,将第一课堂延伸至第二课堂活动中,创造宽松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主动发问。
推进支持计划,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大创计划”、SRT计划、“长中学子学术支持计划”等连续开展多年,共立项国家级项目180项,省、校级项目600余项,全校10%的学生参与专业课题研究。利用KAB创业教育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平台,“学术午茶”等师生学术交流活动常抓不懈,校园的学术氛围日益浓厚。
推进学术研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大学生学术研讨会是我校学生学术成长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我校学生学术活动的品牌项目。自1982年起,学校已相继成功举办了8届学生学术研讨会,面向全国征集优秀学生学术论文1907篇,评出优秀论文240篇,并发表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学术研讨会专辑中。组织优秀论文、项目答辩,举办专业实践技能类展示。在全校范围内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技能。
推进学术大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学校作为“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发起高校,包揽了该项赛事的一、二、三等奖,10个项目先后获得了国家“挑战杯”和“创青春”大赛的三等奖、银奖和铜奖,学校获得国家“挑战杯”优秀组织单位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被国际劳工组织、中华青联授予“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各项成绩在行业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激发了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也提升了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层次和水平。
近期召开的第八届学生学术研讨会在办会规模与形式上都有了突破,邀请名家名师开展“名师讲坛”月活动,组织不同学科优秀学生项目的论文答辩周活动,各学术类社团开展中医经典千人诵读中医十八式养生广场舞、中医十八式养生徒步操等精品项目展示活动,涵盖东三省中医药专业大学生的优秀论文交流会以及大学生中医、中药、文化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尤其是本届研讨会举办的东三省大学生中医药发展论坛(简称“三才论坛”),创刊反映东三省中医药学子学术成果的《中医社》学生学术期刊等创新,不仅活跃了学生参与学术活动的氛围,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交流,还为省际之间、校际之间的中医药青年的学术交流搭建了的平台。研讨会得到了各界中医药人士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国医大师刘柏龄和王琦、石学敏、李士懋、陈可冀、孙光荣等二十二位“国医大师”们先后为大学生们题词鼓励,学校终身教授、内蒙古、台湾等省份和地区的学者也纷纷发来贺信贺电,充分体现了老一辈中医药专家学者对中医药事业接班人的鼓励与鞭策,更令广大杏林学子感受到了前辈们的大医之风、大师之范。
为了能够成为王国强局长所期望的热爱中医、钻研中医,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有悟性、医德好的铁杆中医学子,我们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上成立了“国医大师”研学小组,并在“三才论坛”中向全国中医学子发出“效法前贤,向国医大师学习”的“三才宣言”,号召中医学子们着眼专业、重视传承,学习国医大师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术、无私奉献、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大医精神。早在2013年,我校学术团队就针对首届国医大师开展了《首届国医大师成功要素调研报告》(中医“国宝”档案)项目研究,并在国家、省“挑战杯”、“远志杯”大赛上获特、一等奖的好成绩。“国医大师”研学小组将继续向大师学习,并调动各学科杏林学子充实研学小组力量,研学两届国医大师学术经验,学习国医大师身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
 
 
 
 
 

 
长中青年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