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思想在中医中的体现
一.整体性思想在中医理论研究中的体现
中医理论研究是中医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医以辨证统一的整体观思想为指导,从人体自身的统一、肉体与精神的协调、机体与外界环境的有机联系中来研究人的生理、病理、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1.人体各部分之间是一个协同有序的整体
脏腑是作为人体整体的部分而存在的,同时脏腑生理功能的发挥又依赖于气、血、精、津、液等生命物质的相互转化和运行。因此,中医在研究人体的某一器官时,无法脱离人体而研究,如果脱离了人体,客观存在的器官就失去了医学意义。在研究病因时必须要通过辨证,而辨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由整体到部分,由部分看整体的全面、统一中抓主要矛盾的过程。因此,中医在研究问题时,把人体各部分看作协调有序的整体,这一点正体现了中医的整体性思想。
2.人的机体与精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的机体是由五脏、六腑、气血、官窍、四肢、百骸构成的,人的精神主要指的是人的思维活动和情志活动。中医认为,人的形和神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形是神的基础,即“心本于形而生”;神指导着形的活动,即“神为形之主”。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志,五脏皆藏神,五脏之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而神的活动又是五脏功能的外在表现。中医理论中关于致病原因的“三因学说”中的内因指的就是“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功能。七情致病是直接作用于内脏的,因此,有“内伤七情”之说。在中医看来人的生理的病变与情志有着密切的关系,常见的情志异常有:易怒烦躁、恐慌不安、苦笑不定、呆滞木讷等。在临床诊断中强调对人的情志诊断的重要性,通过细致地观察,询问患者的情况,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做到形神兼治。
3.人体与外界环境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
人的存在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环境,这一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的变化有时会成为影响人体变化甚至病变的重要因素。首先,人体的疾病与季节气候和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不同的季节和气候会引起生理功能的变化。例如,一些慢性病,比如哮喘、风湿等也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加剧或减轻;第二,人体的生理变化与月亮盈亏直接相关。医学研究证明,女性的经期变化,生殖器官的状态都是以一个月为周期的。第三,人体气血随着昼夜昏晨而发生节律性变化。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运行于昼夜晨昏的更替有着密切的关系,就人体的阳气而言,基本上呈现出早晨活跃、午间旺盛、晚间减少的态势。第四,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的生理功能。人的生存要依赖一定的地理环境,这些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对人体产生着影响,人的身体对外界的地理环境产生了适应性,一旦变换了居住地点,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个体功能不能及时相应地变化,就会产生不适应性,甚至发生病变。此外,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人的情感和身心健康,进而导致机体病变。比如,由于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抑郁症患者增加,由于学业负担过重造成学生的考试焦虑等,这些心理问题的长期积累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因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人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与外界环境是协调统一的整体。中医在研究问题时,由部分及整体,从整体看部分,注重精神与肉体、个体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这是中医整体性思想在研究方法上的体现。
二.整体性思想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体现
中医理论的整体性思想不仅体现在理论研究中,同时也是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原则。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不是就病论病而是用整体统一的辩证思维来研究和处理问题。
1.辨证论治的原则
辨证论治为辨证和论治的合称,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四诊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出证候,并以证为据,论证、确立其治疗原则和方法,付诸实施的过程,是中医的临床思维的过程。在临床中必须掌握病和证的关系,同样的病由于其他条件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证候,不同的病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表现出同样的证候。因此,只有准确地把握了“证”,才可能正确地认识“病”,从而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法和手段。辨证和论治,是辩证统一的整体观指导下的中医临床实践原则,在“辨证”和“论治”的过程中既要考虑病变部位和机体其他部位的关系,又要从精神与肉体、人体与自然界和社会的关系出发来综合判断。因此,这一原则是辩证统一思想指导下的中医特有的实践原则,是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特点。
2.整体部分有机联系的原则
中医认为,虽然人体各部分都有自身独特的功能,但这一功能的发挥是机体各部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是相对而言,该部分在发挥这一功能上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比如,中医的心主血脉理论认为,心生血,心之所以可以生血是心与胃、小肠、脾、肺等器官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中医诊断疾病时,一方面注重对病变的研究。另一方面更加强调病变与机体其他部分的关系,从生、克、制、化理论出发来研究疾病的规律。因此。在中医临床中,注重整体和部分的有机联系,从整体的角度研究部分与从部分的角度研究整体相结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原则。
3.内外环境协调统一的原则
中医认为,机体各脏腑系统、组织、器官等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这一内环境与人体的外部环境是整体统一的。疾病根源于内外环境整体统一性的破坏。因此,在临床诊断当中,不仅注重人体本身,而是将疾病的成因、发展置于人体所处的外部环境中来考察,用内外统一的整体性观点加以分析。主张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诊断疾病,通过望、闻、问、切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研究导致病变的主要矛盾,从而实现科学的诊断。这种“审察内外”的做法就是整体观念在临床实践上的具体体现。
2013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一班 王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