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经典 > 正文

脱发与肾虚的辨证论治

        

 
 
 脱发与肾虚的辨证论治
 
 
     脱发是指头发脱落的现象。正常脱落的头发都是处于退行期及休止期的毛发,由于进入退行期与新进入生长期的毛发不断处于动态平衡,故能维持正常数量的头发,以上就是正常的生理性脱发。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
我国古代医家认为脱发主要和脏腑有关。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肾气盛,齿更发长"。还有《素问•六节脏象》:"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阴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以及《诸病源候论•须发脱落篇》:"足少阳胆之经也,其荣在须,足少阴肾之经也,其华在发,冲任之脉,均为十二经之海,其别络在上唇口;若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素问·五藏生成篇》云:“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是故……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指出嗜食肥甘厚味,致使脾虚生混,湿热上蒸,毛发不固,亦可发生脱发。《诸病源候论·毛发病诸候》中记载:“足少阳胆之经也,其荣在须;足少阴肾之经也,其荣在发。冲任之脉为十二经之海,谓之血海,其别经上唇口,若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若血气盛则肾气强,肾气强则骨髓充满,故发黑;若血气虚则肾气弱,肾气弱则骨髓枯竭,故发变白也”。《疡医大全》中有云:“发乃血之余。焦枯者,血不足也。忽然脱落,头皮多痒,须眉并落者,乃血热生风,风木摇动之象也。病后疮后产后发落者,精血耗损,无以荣养所致也。”综合了前人的观点,认为血热及血虚均可导致脱发的发生。《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云:“血极,心病极也,面无血色,头发堕落”。强调脱发的发生与血虚的关系。《望诊遵经》在论述头发望诊时指出:“经血气盛,则美而长;气多血少,则美而短;气少血多,则少而恶;气血俱少,则其处不生;气血俱热,则黄而赤;气血俱衰,则白而落;察其经络之部位,可知其血气之盛衰。”论述了毛发的生长情况与气血的关系。《外科症治全生集·诸疮》一节中则第一次提出了“蛀发癣”的病名,并强调其发生与湿热的密切联系,在治疗时有热者可用生地,湿重者则可使用二妙散。由此可见发与心、肺、肝、肾、精、气、血等有关。心主血,外合皮毛;肝主藏血,主疏泄;肾藏精,其华在发。
     现代人常因工作压力过大,心情烦躁抑郁,生活不规律,或饮食不节,恣食油腻辛辣以及甜腻食物,导致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脾胃湿热内蕴,侵蚀发根,阻塞经络,血不能上荣发根,毛发失于濡养而脱落。从“肾藏精,主生殖,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中可以看出脱发的病因主要在肾,肾为先天之本,肾藏五脏六腑之精华,头发为血液的产物。肾虚使精血不足,精血不足导致头发缺少营养供应,引起头发脱落。又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相互转化,,若肝肾两虚气血不足,全身的血液循环就疲软,无力将营养物质输送到人体直立的最高处“头顶”,头上毛囊得不到滋养,渐渐萎缩,因此引起脱发。    
     古代有“药食同源之说”,《平圣惠方・食治篇》亦云:“夫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若能用食干病,适情遣病者,可谓上工矣!”董师认为,通过合理安排饮食,利用食物的辅助调理,做到药食并举,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作用。脱发病人肝肾亏虚为多,故食物应清补、平补为主;对部分脾肾两虚、气血两亏者需以温补、平补为主,参合清补。脱发是一种损容性疾病,患者常因影响美观而忧心忡忡,心理压力极大。持续的情绪刺激往往会抑制机体免疫,降低机体抵抗力,对本病的缓解和治疗非常不利。所以患者需要树立乐观的心态,积极地进行治疗,早日康复~!
 
                                             临床医学院
2013级中医学五班
王春月
 
 
 
 
 
 
 
 
 

 
长中青年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