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经典 > 正文

茹古达新一卷辉——读苏颖《五运六气探微》

         中医理论中的五运六气,理层高端,奥蕴宏深,被历代医家称为医门之玄机。又因源初文本之七篇大论,浩瀚委曲,文辞典雅,往往令读人莫得其津涯,以致学者寡而知者鲜。或因王冰次注《素问》以后才纳入《内经》,以伪书之嫌认其泛滥不经;或因内容有测望推候而被视为玄幻乖邈,无稽之术;或因推验难以尽合,而质其失轩歧义,乱仲景法,无裨于医。以致于对这桩最富创新,最具天人特质的医学理论不乏微词。历代虽多有睿智先贤疏注发明,但仍广有发展空间,既期待普明奥义,更需要挖掘者和耕育者,在探骊取珠同时,把那些科学的生长点培育成林,结出硕果。多年来,正值学人期盼之际,苏颖教授的《五运六气探微》问世了,值得庆幸。
         五运六气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三个来源:一是秦汉以及以前,中华民族长期积累的关于天文、气象及其与之相联系的医学、生物学、灾害方面的资料;二是关于“气”和《周易》的哲学;三是秦汉以前的术数。三个组成部分是:医学气象历法、推演格局和依据五运六气理论所推创出来的医学理论,包括气象病因学和各种证型纲领、气化理论、病机十九条、运气养生理论等等。
         五运六气理论的发生历时久远。华夏民族在远古即察天道以明人事,观天测候,从望星制历,到夏商周有古六历之营建,是为滥觞期。春秋战国时已有九宫八卦、五星占、望六气等,是为酝酿期。两汉是成书鼎立期,西汉、京房《易传》的五行爻位说,其五行六位图已经五六相配。律历家发展了古历五星之推,五星推步是观察制历的环节之一,并有五六相合的术数理念。东汉时代,推步之学得到进一步发展,有阴阳推步,河洛推步,天文推步和推望六气等流派。推步被称为“内学”,是当时的显学。东汉末年,有学者把以五星为主的天文推步和推望六气相结合,在五六相合的框架下,对推步的式占做了一番改造,撰著成“七篇大论”。七篇中,关于天象、物候等内容有纬书的掉格,加之其篇名除“六元正纪”为四字外,其他六篇“天元纪”、“五运行”、“六微旨”、“气交变”、“五常政”、“至真要”皆是三字的标题,与纬书的以三字为书名的形式相类。这在魏晋南北朝至隋代的禁止纬书期间,此七篇的推步之书,只能在司天监中传用,在民间隐传,这一时期是为隐传期。唐初,除司天监外,只有少许人谙推步之术。《旧唐书·孙思邈传》称孙思邈“推步甲乙,度量乾坤”。据《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对官员们考核,以“四善”、“二十七最”为指标,司天监者是:“二十二日,推步盈虚,究理精密,为历官之最”。唐代医学理论家王冰,在次注《素问》时,因全元起之《素问训解》已缺第七卷,遂把先师张公玄珠子所授之秘本,即“七篇大论”纳入了《素问》一书,成为《内经》的篇论。运气之学,从此步入了经传期,为广大医界学人所诵读。
         作为“内学”推步的“七篇大论”,从宋代开始,才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有“五运六气应见”之语,在医界称谓为“五运六气”。此前虽然在南齐褚澄《褚氏遗书》中虽有“五运六气,是邪非邪”之问,但该书有伪出于南宋之嫌,未稽其是。宋以后,或称“五运六气”,或简称“运气”,延传之今。
         五运六气的哲学依据是气一元论。说宇宙万物是元气所化,有五种势力形式布统乾坤,天之七曜九星等皆是元气所化,呈现为阴阳、刚柔、昼夜、寒暑,化生万物。此即《素问·天元纪大论》所引《太始天元册》之所云:“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郎,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驰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元气先化为天,天揔统坤元,主宰大地作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总是人与天地相应。一定是恪守“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素问·至真要大论》)。这就可以如《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说:“推天道以明人事。”
         循天之规律造历推运,是五运六气格局的核心思想。早在殷商时代就已经有周期的六旬式干支纪日法。以后又以干支纪月、纪时,东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后,朝廷规定只按六十干支的次序纪年。称干支的天干地支体系,是古代用以反映时空节律的象数符号。可以客观表述太阳、月亮、地球三者关系的信息,乃至阴阳消长过程,体现了天文、历法、气象、物候的运动变化规律,释然了生命的自然信息和时间空间的统一。《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天气始于甲,地气治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五运六气就是在干支周期的框架下,以其应见的气候模式,来预测疾病和其他灾害等。
         顺天察运,因变以求气。五运六气的推演格局分五步。第一步,观察制历,先立其年,以知其气。第二步,天干取运,依十干化运定大运,据阴阳属性定其太过、不及,并推主运、客运。第三步,地支取气,主气依五行之序六节之分,客气重在司天、在泉,并依三阴三阳六化,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还须依相得、不相得、顺、逆,推其客主加临。第四步,五六相合。以五行生克关系推判全年及六个节候的气候特征。其中,天符、岁会、同天符、同岁会、太乙天符等五种运气同化的应见最受重视。五运和六气相互作用,也能致使气候为平气,纵有疫情也无大行流行的情势。第五步,推病论治。五运有平运、太过及不及,六气的司天、在泉,各有淫、郁、胜、复的各种气候模式,此诸种气候类型各有其常见多发的病症,甚至有的表现为相关的证型,可据此分析病机和治疗原则。
         中国有史以来,是一个丰赡多创的历法大国,据陈遵妫先生《中国天文学史》所述,中国历法有104种之多。南京大学天文系卢央教授研究指出,五运六气是百余种历法在籍之外的另一种独特的天文气象医学历法,可称之为“五运六气历”。它具备纪年纪日等时间要素和时刻制、岁首的安排,还有协调周期。一岁为365.25日,五运一运为73.05日,六气一气为60.875日。其历谱要点即《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说:“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五运六气称历法为“天度”,就是以这套历谱,以其历、律、候三者应合,作为度天验人序目的纲领,不失为“圣人知命之术”。
         五运六气以其创新增益对中医学理论及其发展贡献很大。它增扩了阴阳五行的固有框架,阴阳一分为三,为三阴三阳,和五行有平运及太过、不及,两者交合,信息容量和解释能力陡然扩大,承载维系了更多的临床经验,由是而衍生出了一些新的学说。诚如上海章巨膺先生所说,没有五运六气,便没有金元四家。六气的太过与不及和平气,与很多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外感温疫,以此创发了中医独特的气象病因学。这一点成为温病学派自立门户的依据之一。清代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在篇前就援引19条五运六气经文,以“原温病之始”。《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被刘完素等人发展为病机学说,此按病机而定治法,突破了以前的方证对应,可以“见痰不治痰,见血不治血”,只要合宜病机,就可成方妙用,提升了治疗的艺术性。气化论是中国生命科学和哲学的核心问题。清人戴震说:“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故谓之道。”“七篇大论”中的气化论最为具体、系统,如《素问·五常政大论》阐述生命过程是“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依气化特征分类动植物为神机和气立。《素问·六微旨大论》等概括气化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开合、聚散。后世孙思邈、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黄元御等医学家发展了气化理论,创新了治法和名方。“七篇大论”以五运和六气的常、变和淫、郁、胜、复等论病,提出了各种类型的疾病模式,其中的六变之纪就包含有《伤寒论》之六经病理路。《素问·至真要大论》首次提出“证”的概念,还有治诸胜复的大法。其“顺时气养天和”的养生理论,对《内经》原篇的养生也有所超越,最具经始向度的,是在“七篇大论”文本中,就提出了许多令我们隽思深研的科学概念,例如小宇宙的人与大宇宙的“应同”,亢害承制,久而增气,司岁备药等等。无怪乎明代医学家马莳称五运六气为“医籍中至宝”。
         运气之学在宋代初始传承时,因朝廷的重视,曾热极当时,由政府每年公布运历,要求药肆司岁备药,又为医师考试“三经大义”中必有之题,以至当时有谚语云:“不读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其学术在流变中,有理论派、推算派、江湖派、大运气派等派别。但从文献医案看,一些著名医家,主要是活用运气,在因时、因地制宜的辨证中,结合了运气理论,提高疗效。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清代末叶以降,五运六气受到淡漠,阴阳五行尚遭批判更何况运气。20世纪80年代以降,中医学人以开放的意识破其岑寂,讨论运气。几次专题及多学科学术会议蔚然称盛。本书作者苏颖教授所任职的长春中医药大学,率先在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开设了《五运六气》课程。苏颖教授亲自讲授,并和她的团队一起编写教材,同时组织中医院校有关学人共同编写通用选修教材,掘进开先,再道心曲,递起演明,一大事功也。
         此际,苏颖教授集萃了她多年来关于五运六气讲授、答疑、临床及有关著述,又广为搜求,极思勉行,这部《五运六气探微》终于完帙付梓。
         运气之学原本古奥,加之古代术数家著书的治术习惯,只讲其然不讲其所以然,又有注家们各说齐陈,以至学人难臻理要。对比,苏颖教授综贯各家,遍观尽识,深中肯綮,以其自明而明人。对古代学者都遇难而默之处,也予以解读。读到这些直通其说的亮点之时,是觉良工用心苦。
         全书上中下三篇,分别为导论、概介、引申,这也正勘合作者立意的三段:先解说,后探微,继而发挥。五运六气这门学问,既集矢于传统术数之端薮,又可联接现代科学的许多新理念。古人就曾说,读运气书如寻砖破门,更令人思接千载。苏颖教授以自己的勤奋不懈,积蕴著书,令学人振衣起舞。前人言:“书之论事,昭如日月。”

 
长中青年电子版